(以上圖片擷取自<全民大講堂-孫大偉創意狂想曲>)



第一張圖看起來像是農民曆後面大家司空見慣的食物相剋圖,不過仔細瞧瞧右上角,也就是第二張圖,可以發現開車打手機的危險程度被巧妙地與食物相剋圖的概念結合了,真是一絕啊!這可是出自台灣廣告教父孫大偉的廣告團隊喔~

不知道吾輩創意人有沒有想過:

自己有辦法產生這樣的創意嗎?

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夠用最貼近人們經驗的手法來表現出來嗎?

梅迪奇從小就很愛看廣告,不管是電視廣告、還是平面廣告,甚至是廣播的廣告,總是會不由得一看再看,一聽再聽,而且還用破解的心態以及逆向工程的角度去解構每則廣告後面的手法與意識形態。譬如曾經讓台灣廣告界甚至有關當局相當震撼的司迪麥系列廣告,就是梅迪奇的成長記憶刻痕之一,且看下面的片段:




可惜在這短片中,經典橋段「新建築正在倒塌中->貓在鋼琴上昏倒了」被剪成兩段了,不過還是能夠感受到一股挑戰傳統、有話想說的氛圍。雖然當時很多人都說看不懂這廣告在表演啥,但就強化商品印象來說,這廣告相當成功,尤其對五六年級生來說更是如此。

在個偶然機會中,梅迪奇看了全民大講堂中有孫大偉的那一集,孫教父分享了許多培養創意的心法,恰好與梅迪奇長久以來關注的創意思考方法不謀而合,在認同之餘,也與自己的心得融合一下,貢獻給大家,讓大家在交藝復興時期能夠知道如何充實自己的創意工具箱。管他景氣不景氣,只看你有沒有創意讓自己更爭氣!

梅迪奇看過許多非常有創意的人,他們的共通點就是超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冒出來的想法不見得多麼高深,有時讓人一聽還會覺得:「這我應該也想得到嘛~」但是依然不得不佩服人家的靈光乍現。其實這些有創意的人說穿了就是比你多了轉化/類比的功夫,能夠把A領域的概念,直接拿到B領域來應用;譬如乩童起乩的精神狀態就可以用來突顯電視機讓人身歷其境且身不由己的勁猛影音效果。或是如果你嫌自己沒有類比的天份,那還有另外一招,那就是善用矛盾/對比,把兩個看似相反的特性擺在一起,結果讓人耳目一新。比如在音樂中就可以讓傳統與現代並存,譬如這兩三年許多歌曲都會把古典樂與舞曲混搭,或是在西洋樂曲中加入中國樂器,都是很好的例子,這樣的音樂會是經典嗎?未必~但是很有創意,就是會讓大家注意!

而當梅迪奇再進一步了解之後發現,創意人多半喜歡旅行,別誤會了,這裡說的是廣義的旅行;看電影看書可以是視覺上的旅行,欣賞音樂可以是聽覺上的旅行,品嘗美食可以是味/嗅覺上的旅行,手工藝勞作可以是觸覺上的旅行。甚至每天上課上班的固定路程都可以是不同的旅行。旅行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態,是讓自己歸零並重新感受環境的open mind。明天下班開始,你就可以撘不同路線的公車,可以走不同的路,點不同的飲料,吃些你一直認為無法接受的食物,試著把自己當成外國人來看待這個城市,梅迪奇保證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當你內在儲存了各式各樣的素材,當有需要的時候自然能夠信手拈來,妙筆生花一番;所謂七步成詩的背後,可能是七十萬步的累積。如果你很會攝影,那你為何不試試看拍個短片?你若喜歡創作些小音樂片段,那你怎不嘗試讓這些音樂視覺化?一個有創意的創作人,是不會被創作類型給限制住的。如果有機會,請你多接觸其他創作領域,投投不同的稿,上傳一下沒做過的作品形式到網路上又何妨呢?如果你真的很有創意,請不要藏在心裡,儘管落實成具體的步驟,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來;無法執行的創意就等於不存在了。

有創意的人不少,但是能夠以創意維生的人就不多了。差別在哪?就是
紀律以廣告業為例,很多人把三點不露(下午三點以前不出現在辦公室)當作理所當然,似乎非得日夜顛倒、挑燈夜戰後再來個宰我晝寢才能表現創意人率性自由的一面。事實上,讓自己維持固定產出的節奏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的時間壓力下,人會進入一種戰鬥模式,所有的思考與動作都會特別有效率,往往直覺或是靈光乍現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因此一位優秀的創意人通常都是準時工作的,但是依然保持了彈性,如果你是個自由接案的創作者,保持一定的作品產出頻率是必要的,甚至可以多利用一些半成品之類的片段作品測試市場,同時磨練自己的創作技能以及商業嗅覺。

最後,梅迪奇歸納四個讓創意UP UP的心法:
  1. 善用類比與對比
  2. 找機會把創意實現出來
  3. 嘗試不同的創作型態
  4. 自由的前提是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