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梅迪奇
一場你已經參與其中的交藝復興


最近如果有跑跑連鎖書店的話,應該會發現Chris Anderson的<免費!揭開零定價的獲利祕密>常常被擺在顯眼的位置,乍看之下還會以為是什麼打折促銷看板呢!或許你還不太清楚這位老哥是何許人也,他當年寫了一本<長尾理論>,算是在行銷界引起了軒然大波,頓時間讓各行各業的板凳球員與冷宮後妃重新燃起希望,似乎任何乏人問津的商品或服務,只要套用了長尾理論模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機會?幾年下來,好像活絡了一些小眾市場,但要說真的帶來什麼巨大商機,也是褒貶不一。譬如台灣這樣的非大陸性市場,往往有個大頭部與又短又細的尾巴,不論是經營網路服務或是部落格,只有頂端的幾個大哥大姐才有機會吃香喝辣,其他人多半只有吃菜尾甚至腳尾的份兒囉~梅迪奇相當佩服Chris老兄的長尾洞見,不過要運用得好好瞭解書中提到的幾個原則了。

相較於<長尾理論>,這次的<免費>更實際,尤其是很多免費經濟模式已經是在市場中被證明確實好用的策略。Chris老兄歸納出四種免費經濟模式:交叉補貼、三方市場、先免後費,以及非貨幣性等等。在此梅迪奇不是要替免費經濟模式歌功頌德或是故意引起恐慌,而是希望(數位)創作者們以及對於創作有需求的人(創作主?)能夠好好把握這個特殊的定價模式,達到出名獲利的目標。

首先,創意絕對是有價的,但不見得非得在作品販售上才有最大的獲利。咱們得承認,現在的顧客都被寵壞了,目前三、四十歲的網友們,或許都經歷過沒有網路的日子,尚且能夠體會網路所帶來的革命性轉變;而目前還是學生的八、九年級生們,網路就像是自來水跟電力一樣,一出生就有了啊!因此更覺得網路上的東西就是應該要免費。想跟老子收錢?門兒都沒有!有這麼多盜版影音跟免費軟體,會主動付錢的人真的是佛心來的啦~這樣的市場氛圍對於芸芸眾創作者們無疑是一大挑戰,原本要產出好作品就得要有先天遺傳加上後天努力,現在市場竟然還覺得作品放在網路上就應該免費?!難怪這麼多設計工作室、唱片公司都混不下去了,難道「微利」也是會傳染的?從科技製造業蔓延到文創業、媒體業了嗎?其實並沒有,創作價值一直都存在,只是獲利的位置改變了

舉例來說,像是KKBOX與福茂合作合法的DRM Free獨家數位單曲「藍眼睛」(試聽),由張韶涵與蘇打綠合唱,定價20元,KKBOX付費會員可免費下載,截至目前為止,已經被下載超過五萬次,算是台灣樂壇第一張數位付費下載單曲,而且沒有實體的專輯CD或紙盒販售喔;一首歌可以賣至少台幣一百萬,不錯了吧!事實上,對創作者來說,能在網路上販售作品非常值得鼓勵,但是如果只把網路當成銷售通路那就太看不起網路啦。在網路上如果機制設計得好,創作者可以直接得知下載的網友是從哪邊得知作品消息的,也可以測試網友願意付的價格,如果更有社群概念的,甚至可以根據閱聽者的喜好,進一步製作出更受網友期待的作品。如果你是個特別堅持自我風格,不想隨波逐流的創作者,不妨把作品當成宣傳單或是邀請函,讓更多人更方便地接觸到你,甚至獲得現場演唱、廣告代言,或是發行實體專輯等機會。

當然,不可諱言地,不少資深創作人、出版社,或是唱片公司會抗議:就是這種免費的觀念,連帶地降低了創作與發行門檻,讓一些不成氣候的阿貓設計師與阿狗音樂人跑進來打壞市場行情。」

就俺梅迪奇看來,這句話反應了兩件事:一是既得利益者的不安全感,二是對自己專業能力的信心不足。如果我在此地開了一家中高價位的牛肉麵館,多年來就此一家且生意興隆,這時候旁邊來了一個價格低廉的牛肉麵攤,立刻大大地影響了我家的生意,我一味地責怪這個牛肉麵攤跑來破壞行情,卻不檢討顧客改變選擇的原因,這樣對嗎?或許人家小攤子正好打中了想解饞的學生族群,雖然不夠精緻,但是幾十元就能吃上一碗牛肉麵也很過癮了啦。反觀我家的麵館,也可以有很多因應之道,像是也推出超便宜的陽春版牛肉麵來挽回一些只想「解饞」的客人,但同時也推出針對女性或是有養生概念的牛肉麵,或是特殊口味的牛肉麵來滿足喜歡「嘗鮮」的客群,當然還是得抬出鎮店之寶的招牌牛肉麵來服務識貨的老饕,這些人可是願意花錢好好「品味」一碗工夫麵呢。況且,既然是家老字號,更有機會善用既有品牌推出DIY系列,讓忙碌的家庭主婦/夫們減輕負擔;而梅迪奇眼中的究極高招則是開放加盟或是開設牛肉麵認證班,協助有興趣的人也加入這塊市場,雖然看似引狼入室,但是只要配套得好,萬流歸宗還是對原本自家招牌有大大地加分效果。所以說,達人永遠不會被素人取代,只看達人能不能提昇自己的價值

定價的角度來看,再低的價錢都比不上免費的魅力,那麼,為何多年來眾多出版發行商膽敢伸手向消費者要錢呢?關鍵就在於科技與法律。

科技方面,出/盜版在過去是需要專業資源的,但隨著各類數位創作工具的普及,以及天天都便宜的儲存容量與頻寬,在在都讓消費者與盜版者覺得與其對不起自己的荷包,不如昧著良心省點兒銀子比較實在,更何況隔壁老王也是在網路上抓免費的啊!俺憑甚麼要當冤大頭?所以到現在,剩下的約束力幾乎只剩下那不合時宜的著作權與專利權了。針對這方面,梅迪奇就不贅言了,大夥兒就多參考Lessig先生的觀點,人家可是這方面的研究權威,也出了本<誰謀殺了文化創意>,算是挺全面的論述。



別誤會囉,俺可不是說著作權或是專利權沒有存在的必要,而是強調需要鬆綁,因為不是技術沒有到位或是法律訂定得不夠嚴謹而導致大家想鑽漏洞,而是這樣的限制違反了人類追求便利的最高指導原則;你對咱不仁,那咱也只好對你不義了。如果任何創作的轉移運用都得經過繁瑣的授權程序,請問受惠的會是創作者或是發明人嗎?創作品與發明會因此賣得更好或是更出名嗎?最大受益人應該是那些出版發行商以及專門定契約與告人的事務所吧~那創作者呢?給你10%尚好啊啦,那嘸你想唄按怎!?科技業界已經中了專利權的毒,使發明成為被濫用的商業籌碼,文創業如果不想重蹈覆轍,現有的著作權絕對需要鬆綁,讓創意產業有更多呼吸空間,譬如CC授權就是個解法。

雖然梅迪奇覺得創作力是下一輪太平盛世的顯學,但只讓著作權之類的法律緩解還不夠,片面的作法只會造成產業秩序的崩壞。集體勞動資源如果不能形成產業,就只能淪為自由業或是在其他產業中苟活,扮演支援性的角色,說得白話一些就是跑龍套啦。沒有演化成具體的供應鏈就無法有效地分工,自然也不容易有產值,更甭提啥經濟效益或是時代使命了。而形成產業的推手就是有效率的商業平台,這恰好是目前在媒體與文創領域整日擔心受怕的出版發行業者們可以切入的地方,不過心態需要大大地調整;不能老想著收門票、收保護費,要以社群經營的方式去瞭解供需雙方的想法。譬如就梅迪奇長期關注文創的心得來說,創作者最在意的事情不出下面幾項(如果有其他的,歡迎來信指點一下梅迪奇。):

  • 著作權的保障,但也可能是障礙。
  • 低價競標,毫無專業價值可言,有時連比稿費都拿不到。
  • 不容易先收錢,還得應付雇主拖、改、催、譙的剝削。
  • 發票與稅金,是習慣聲音/圖像思考的創作者們的數字夢魘。
  • 個人品牌的經營,往往也是喪失創作初衷的開始。

創作者是整個文創產業的核心,通常也是最反商業、反社會,與反主流的一群,古今中外許多社會運動都是從創作者端發聲,但是偏偏現在他們必須面對的就是商業競爭、社會期待,與主流價值。或許有些創作者天生擁有業務員的心跳,流著行銷人的血液,能夠在商業與創作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不過事實證明這樣的奇葩並不多,這也是為什麼運動界與演藝圈充斥著經紀人的角色,因為這些商業配套不僅難,更是煩。不少創作好朋友向梅迪奇提過,非常羨慕幾米的品牌經營模式,幾米只要專心創作,其他的都由墨色國際幫他打理,幸福喔~試問各位看倌,除了近期的彎彎米滷蛋等,請問台灣有幾位創作者享有幾米級的待遇?不是說台灣的創作力不夠,而是創意與生意之前的橋接需要眼光與資源投入,而且不保證回收。這樣的半壓寶性質,即使在有錢不賭對不起父母的台灣,也很難讓創作者有足夠的被經紀空間,只能藉由不斷參與大大小小的比賽,期待藉由入圍得獎的紀錄,讓自己的履歷表長度增加,好進入一個設計團隊當個設計匠。

聽起來好像頗糟糕的?難道尚未發光發熱的創作人就只能獨立地躲在地下或是被動地掛在網上嗎? 當然不是!要靠免費,靠免費換來更多的創作自由與商業自由。

事實上,免費經濟模式與網路科技並沒有讓這樣的狀況惡化,反而讓這樣的瓶頸有了突破的大好機會,也就是微型經紀的服務。這樣的一個服務應當能夠有效地媒合創作供需雙方,讓需求方(創作主)能夠依照自己的時程與預算提出創作需求,並且有機會獲得多數量或是多國籍的創作者服務;而供應方(創作者)也可以在考量自身興趣、專業、時間,與報酬之後,選擇自己想要的案件;經紀服務平台本身可以代為料理著作權以及發票開立等法律財務事項。同時這個微型經紀服務也應協助各創作者擴大延伸自己的粉絲社群,例如藉由網路散發應景的免費小創作強化個人品牌,並給予量化的回饋建議。不可諱言地,在這樣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不少免費作白工的時候,但是如果把免費的創作看成是行銷的一部分,那反而算是資產而不是負債/費用了呢~(不然俺「免費」寫部落格是寫爽的嗎^^)

除了增加各創作者的社群縱深,微型經紀更可以橫向串連創作者,譬如不定期舉辦小型創作比賽讓彼此互相觀摩學習,或是依據創作主的需要組成臨時創作小組。更進一步的話,這個微型經紀服務要有能力主動爭取異業結盟的機會,譬如用台灣的製造優勢,在缺乏經濟規模的情況下,讓數位創作仍有實體商品化的機會;或是與慈善結合,用創作力幫各式非營利組織進行更有效的行銷。當然,除了偶發性的案件報酬之外,這樣的微型經紀天生就具備了創投的性格,因此可以規劃一套篩選機制讓創作者們有機會被投資認養,甚至有底薪!讓創作者可以更無後顧之憂地投入,隨著投入時間的增加,創作的品質也會連帶提高,這也就有效地避免了一些徵稿平台盡充斥著低價又拙劣的作品了。
免費是必然的趨勢,但不會是唯一的定價策略,希望梅迪奇的四個提醒能讓想讓創意變生意的諸位兄弟姊妹,在免費經濟浪潮中一路平安愉快—
  1. 創意有價,但不見得非得在作品販售上才有最大的獲利。
  2. 達人永遠不會被素人取代,只看達人能不能提昇自己的價值。
  3. 現有的著作權需要鬆綁,讓創意產業有更多呼吸空間。
  4. 需要更有彈性的仲介或經紀平台,滿足供需雙方真正在意的事。
(閱讀全文 梅迪奇為你說分明...)

 

除非你還在唸幼稚園或是剛上小學,不然你應該或多或少都見證過二十世紀製造業叱吒風雲的時代,而梅迪奇這裡所說的「製造」包括工廠大量生產的硬體製造,以及人力腦力密集的軟體製造,譬如微軟M$。從工業革命以來,這樣的量產模式所形成的規模經濟幾乎主導了兩百多年來地球村村民的生活;大量的材料聚集、大量的設備聚集、大量的資金聚集、大量的物流聚集、大量的人力聚集、大量的廣告聚集,造就了以量取勝或是以量制價的產業競爭態勢,也間接地讓商人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喬家大院>的喬致庸曾經在貢院門前慷慨激昂地引用老祖宗的話:「...
商旅不行,貨不能通南北,物不能盡其用,民不能得其利。」梅迪奇很佩服喬致庸的膽識,敢在聯考考場門口跟主考官嗆聲。先姑且不論這情境是不是真的發生過,但這句話的確點出了商人的生存之道—利用資源/資訊的不對稱來從中牟利。不過也許你覺得目前是網路時代,什麼事情不能在網路上辦成?就連生小孩,都可以利用方便的物流將人工受孕需要的精卵子快遞到醫院。

如果你打算在網路共和國裡當個安分守己的宅男腐女,那梅迪奇祝福你幸福美滿;但假若你有一絲絲企圖心與一滴滴的商業嗅覺,同時希望能夠在這個交藝復興時代擁有自己經營的小天地,那梅迪奇建議你可以當個即時創業家(Instrapreneur)或是
創意掮客(另稱為自營者)

即時創業家/創意掮客
是啥?可以吃嗎?

即時創業家/創意掮客就是泛指本身可能不具創作與製造能力但又具有商業眼光的小團體或個人,但是只要借助網路科技的力量,照樣能夠進行小成本的商品開發與販售。尤其是數位創作工具讓虛擬創作的門檻大幅降低,但反而造成網路上充斥著作品市集與藝廊,這些並非針對需求的創作往往就只能被動地等待伯樂了。但是即時創業家/創意掮客可以為這樣狀況解套。

比如說,以往當你在路上閒晃的時候發現某種風格的裝飾品似乎很受歡迎,或是某個議題(例如綠色商機)很夯,通常都會開始作白日夢:假如我很有錢,可以開個工廠做些xxx來賣,搞不好可以大賺一票。甚至白日夢還不夠,晚上繼續作黑夜夢:如果我能每月出國一趟,跑個單幫批個貨,再回家做網拍,搞不好又賺一票!看得出來你很愛錢,很好~因為梅迪奇也跟你一樣愛錢。但請你築夢踏實,假設你自己有工廠,那你
恐怕會忙到沒啥時間做夢;至於出國批貨,有可能你真的很有真知灼見,發覺的商機還沒有對應的商品呢。況且只要是批貨就會有存貨的壓力,控管不好,不僅網賺夢飛了,只好當個倉庫管理義工。

那怎麼辦?!難道連作夢的權利都沒有了嗎?

別擔心,有俺梅迪奇在。

其實要當個真的能夠獲利的即時創業家/創意掮客不難,關鍵就是要抓住一個後現代的製造趨勢:少量多樣與少量少樣;其中重點就是在於「少量」。

網路發展到現在,對於許多傳統產業的確造成不小的衝擊,譬如出版業與音樂產業就是兩個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能夠見機行事自我轉型的企業多半還可以活得不錯,更高竿的就是利用網路來接單,而且不是那種隨便請人架個破爛網站讓網友填個表單就算了的喔,而是真的站在購買製造服務的角度提供友善的流程,協助顧客進行下單。更讚的是,下單的量可以非常少,有的甚至還可以先寄放設計稿,等到有需要再下單。這在古時候的製造前輩眼裡簡直是胡來,要嘛成本太高,要嘛沒單餓肚子。但是隨著頻寬與儲存成本的逐漸降低,這樣的另類製造服務模式卻逐漸興起,像是從紐西蘭發跡的Ponoko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身為一個即時創業家/創意掮客,只要你發覺到有啥逐漸興起的風潮,或是僅僅是你個人天馬行空的奇想,你都可以用少少的錢先試量產一下,測試看看市場的商機,完全不會因為數量少就遭到大小眼(就算有,你也是在網路另外一端看不到)。當然,這樣的另類製造服務並不是完全沒有缺點,就梅迪奇來看,至少有兩個瓶頸:
  • 為了應付少量客製化的製造,製造商必須在材質與尺寸進行很嚴格的限制,才能維持低成本的製造效率,也連帶影響到設計的自由度。
  • 與設計端的連結還可以更緊密,雖然Ponoko已經算不錯了,但也僅止於寄賣設計的階段,如果可以連設計的部分都能夠有少量多樣甚至單件多樣的選擇就更好了。
在這個交藝復興時代就是需要有更多的即時創業家/創意掮客,運用網路的特性,在把握即時商機且成本又夠低的條件下,達到更細緻的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的境界。而在上面所說的彈性製造服務之外,配合適當的設計創作媒合,那對設計師、製造商,還有即時創業家/創意掮客來說就是三贏的局面,也算是網路版的人盡其才吧。
最後,梅迪奇整理五個撇步送給有心想當即時創業家/創意掮客的你,讓你早點兒抓住商機賺大錢(或是很多很多很多的小錢)—
  1. 持續關注網路上現有的小量製造服務(包括3D快速成型),了解各家的製造強項與限制,尤其是材質的部分。
  2. 保持對流行議題的敏感度,主動萃取可能有商機的設計主題並整理歸檔,或是找出哪些商品有時間上的固定需求。
  3. 將手邊的設計主題轉成符合小量製造服務要求的形式並少量製造出來。
  4. 以網路拍賣平台販售與行銷產品,測試商機,看情況趁勝追擊或是見好就收,做個靈活的游擊型創業家。
  5. 善用網路上媒合設計創作買賣雙方的服務,最好是能夠一次獲得多位設計師的服務,讓產品在設計端有更多選擇性,尤其是瞄準文創商機的產品更建議這樣做。
(閱讀全文 梅迪奇為你說分明...)

 

大家別誤會梅迪奇今天不是要聊政治話題,而是要和各位分享透過反轉思考推翻傳統思考模式,讓你藉由逆轉勝出大創意。
聰明的各位可以發現,即使上下顛倒或旋轉180度來看這個圖形,仍然都是呈現由右邊上樓的效果,從反置的觀點來解釋即思考或觀看的方式顛倒之後,仍然能產生相同的效果,但是以完全相反的方式達成,再說白話一些,透過反轉思考出不同的創意構想與新的做法可以解決我們的問題需求,這就是逆轉勝出大創意的基本精神

梅迪奇直接以幾種不同創作需求為例,套用反轉思考法來解決創作需求的設計問題:
1. LOGO設計: 客戶希望能設計出讓人印象深刻的LOGO型式
反轉思考法程序
(1) 列出對於LOGO設計型式的一般觀念與心中定見
A. LOGO設計型式是平面的
B. LOGO設計型式通常是一個完整的圖案
C. LOGO設計型式通常是以視覺方式吸引人的目光
(2) 顛倒每一個定見敘述,寫下反置之後的結果
A. LOGO設計型式不是平面的
B. LOGO設計型式不是一個完整的圖案
C. LOGO設計型式不是以視覺方式吸引人的目光
(3) 列出如何達到反置思考結果的做法
A. 立體的LOGO設計型式
構想:以公仔或類積木方式設計LOGO,或將LOGO設計在衣服杯子等實體物體上
B. 以不完整的方式呈現LOGO設計
構想:以拼圖或錯開的方式來設計LOGO
C. 以非(只有)視覺方式進行LOGO設計
構想:以音符音樂或者結合氣味產生方式呈現LOGO的設計
(4) 列出如何達到反置思考結果的做法
選定一項變成實際可行的設計點子或結合多個觀點產生一個設計結果
上面是梅迪奇以LOGO設計為例來說明套用反轉思考法來解決設計問題的具體流程,相信以各位的創意一定可以比梅迪奇想出更多更炫的點子,但為了更清楚說明反轉思考法的使用,梅迪奇再以工業設計為例:
2. 工業設計: 客戶希望能設計出不佔室內空間的椅子
反轉思考法程序
(1) 列出對於椅子的一般觀念與心中定見
A. 椅子有一定的高度和寬度
B. 椅子通常是硬式的
C. 椅子和桌子通常都是彼此獨立的傢俱
(2) 顛倒每一個定見敘述,寫下反置之後的結果
A. 椅子沒有一定的高度和寬度
B. 椅子不是硬式的
C. 椅子和桌子不是彼此獨立的傢俱
(3) 列出如何達到反置思考結果的做法
A. 可變動高度和寬度的椅子設計
構想:椅子可以旋轉方式變高或可以橫向展開的方式變寬,不用時以反向方式收納
B. 軟性或彈性椅子設計
構想:以軟墊及拼湊的方式設計
C.桌椅一體或可結合拼拆設計
構想:桌椅的凹凸結構設計,平時可結合一體節省空間,使用時再分離使用
(4) 列出如何達到反置思考結果的做法
選定一項變成實際可行的設計點子或結合多個觀點產生一個設計結果
接下來梅迪奇和各位分享一個建築設計的反轉思考設計實例影片:
影片中為日本一個名為三鷹天命反轉住宅的創意住宅,這個設計套用反轉思考概念的地方在於"要讓老人家們愈動愈不老,愈動活愈久",改變傳統擔心老人家行動不變所以空間設計要空曠便利的思考方式,設計師反而以讓人住起來不方便的設計,要老人家們多動,隨時提醒自己小心謹慎,達到預防老人痴呆與因不常走動導致行動緩慢的目的。"反轉"的概念已經直接嵌在建築物的名字之中,就梅迪奇來看這真是個典型且極具設計巧思的反轉思考設計創作。
看到此相信各位對於反轉思考都已經有一番領會與見解了,接下來就是實際應用在各個領域的創作上,最後再為各位整理反轉思考的創意心法流程:
1.列出你對主題的心中定見
2.顛倒每一項假設,反過來是什麼?
3.自問如何才能做到相反的事
4.選定一項或結合多項變成實際可行的點子
準備好迎接你的逆轉勝了嗎?
(閱讀全文 梅迪奇為你說分明...)

 

如果你運氣好,看到這篇文章,那你與梅迪奇都得感謝網路通訊的發達,讓人與人的接觸成本降低,有了更多相遇的機會,所以你因為這篇文章而遇見了梅迪奇。梅迪奇曾經比較過交藝復興時代與文藝復興時代,然而說穿了,兩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科技讓眾包在交藝復興時代成為可能。

自從Jeff Howe老兄喊出「眾包」這名詞後,也過了好一陣子了,不少人也趁著web 2.o的熱潮順便把眾包拿出來闡述或是推廣一番,像是網路名人六先生星期五先生,甚至連Jeff Howe老兄自己也出了書。但是在讚頌網路美好、眾包萬歲之餘,得冷靜一下來想想,眾包真的能夠帶給咱們市井小民或是中小企業老闆們實質的效益嗎?眾包比起既有的內包(In-house)與外包(Outsourcing)委託模式,確實有比較厲害嗎?

咱先來看這個由www.openinnovators.net提出的一個IOC模型:

這個圖區分了這三種目前常見的任務委派模式,以研發來說,內包就是一般企業自己養的研發部門,外包則是委外開發,譬如把軟體開發外包到印度就是這樣;內外包的共通點就是被委派的對象較單一,眾包的委派對象理論上是全世界。然而會區分也不代表就會用,就像許多商管領域的人就愛發明一堆名詞,看似煞有其事,但要拿來應用也是得先紙上談兵再實際操兵。

其實早在眾包出現以前,類似眾包的模式已經行之有年了,那就是徵稿。企業可能基於產品研發或是活動行銷的需要,通常會辦個比賽讓大家來投稿,企圖用一小筆獎金與一些虛榮的光環來換得創作者們飛蛾撲火的犧牲奉獻。至於一般的個人想要利用眾包的力量恐怕不容易,除非借重一些既有的網路服務才有機會。但根據梅迪奇的長期關注,這些網路服務,不論中外,都還有許多問題要克服,才能避免眾包自身的可能弊端,像是剝削創作勞力啦、智慧財產權爭議啦,或是創作水準參差不齊之類的;但眾包本身具有的開放性與連結度,就是另外兩種委派模式比不上的。

那眾包到底好不好用?!

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眾包的優缺點也逐漸被大家分析出來而褒貶不一,但梅迪奇身為維基經濟學的信徒,基本上是樂見其成的,但希望對眾包躍躍欲試的你能先有個適當的心態,才不會對眾包有過度的期待,那就是─

「誰說35元沒有好咖啡?」

蝦米?跟咖啡有啥關係?其實對眾包的應有態度以一言蔽之就是壹咖啡的這句廣告詞。不管你是花35元買咖啡的企業主/個人,還是煮咖啡來賣的創作者,都必須了解35元不太可能買到頂級的咖啡,相對地,如果可能只能賺到35元,那也不用為了這杯咖啡嘔心瀝血。也許你一時不能接受,但這就是目前眾包的實際狀況。如果你能認同梅迪奇這樣的比喻,那你有很大的機會善用眾包的力量讓你在交藝復興時代活得很好。

怎說?

咱們假設一個情境:

情人節快到了,你想送給愛用MSN聊天的阿娜答一組特製專屬的日本可愛風表情符號,但你工作忙碌也不太會用影像處理軟體,更別提那從來不曾演化完成的美術天份,請問你可以怎麼辦?

你可能會直覺地想到,既然是禮物,那就花點錢請人幫忙製作吧。嗯~很好,懂得花錢消災,噢不!懂得花錢省時間的撇步,果然是個當老闆的料。不過你的預算是多少呢?你願意花個幾千元就為了買幾個小圖案嗎?我想你目前的時間應該還沒這麼寶貴吧~那就...500元買20個表情符號好了?!請問有哪個工作室願意接這樣的case?如果有,麻煩你介紹給梅迪奇,梅迪奇也想做一組。而且即使有工作室為了應付不景氣,勉強接了你這賠本的case,他們做出來的就會是你要的嗎?未必吧!但你還是得付錢喔~

如果你能善用眾包的服務(網路上居多),那你的困擾可能就迎刃而解了,你可以在既定的預算下開出你的需求,讓全世界的創作者用業餘時間來小試身手。不用太誇張,只有10個人針對你的需求投稿好了,你就相當於請了10個設計師幫你製作這組要送人的表情符號,選了你最中意的才給錢,這樣不是超讚的嗎?即使水準可能比不上專業的工作室,別忘了,你只花了35元買的咖啡,會像120元的焦糖瑪奇亞朵那樣華麗嗎?但是也滿足了你的即時需求了,不是嗎?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梅迪奇自己身上過。

梅迪奇的公司為了新產品而找上專業的設計工作室,光是brainstorming與需求確認就搞死人了,每次新的設計稿都得計費不說,還得來回修改,而保密協定或是智慧財產權歸屬的繁文縟節就更別提了。當然每家工作室的服務方式略有不同,但若希望有很多作品可以挑選,除了使銀子還是使銀子,往往最後看在蔣公與國父的份上只好選擇一個勉強可以接受的成果,C/P值實在低到不行。

如果選擇眾包,那就不一樣了,不僅可以用同樣甚至更少的預算吸引到更多有興趣的設計好手共襄盛舉,各創作者的風格、經驗,甚至國籍都可能大異其趣,往往可以獲得意外驚喜。

在現在這個由大前老先生提出的M型社會型態下,眾包服務基本上是最適合非頂級的消費族群,也就是M的左端,所以囉~如果你預算充足、非常重視創作者的名氣,或是對創作品有很嚴苛的要求,那梅迪奇就勸你別拿眾包來碰運氣了,錢就直接給他砸下去比較快啦~
最後,梅迪奇提供五個判斷原則,讓你在考慮眾包時有個依據─
  1. :如果你需要最多xx的人參與,譬如最多數量、最多年齡層等等,那就可以考慮眾包。
  2. :如果這件事腦力消耗很大,也就是與創作/發明/設計/發想有關,那就可以考慮眾包。
  3. :如果你希望短時間能夠完成,不想浪費時間討論半天,那就可以考慮眾包。
  4. :如果這件事必須跨地域、文化,那就可以考慮眾包。
  5. :如果你打算只用可接受的價格買到品質可接受的服務或商品,那就可以考慮眾包。
(閱讀全文 梅迪奇為你說分明...)

 

沒有深厚的樂理背景也可以輕鬆實現音樂創作夢想?梅迪奇秉持就是要你會創作的理念,這次要介紹一個線上音樂創作平台JamStudio,透過簡單而直覺的音樂創作介面,讓身處交藝復興時期的你也可以輕鬆成為一名音樂創作者。
上面連結影片為JamStudio音樂創作介面的Step by Step說明,建議一開始可以選擇Join Free取得10天的試用權限。使用介面分為四部份:
SCORE(樂譜)、CHORDS(和弦)、MIXER(混音)以及SOUNDS(樂聲),基本上只要三個步驟就可以創作出屬於你自己的樂曲:

[步驟1] 選擇CHORDS中想要的和弦並填入SCORE的各音節空白格中;
[步驟2] 選擇MIXER中希望的樂曲混音型式(如Guitar+Drums
+Bass混音)並調整想要的音量與TEMPO(節奏);
[步驟3] 在MIXER中按下Play鍵,立即可以聽到你所創作的樂曲。

上面的三個步驟是完成一首樂曲的基本步驟,若要創作出自己滿意或是符合客戶需求的音樂,當然要針對CHORDS的編排挑選、MIXER的樂器與節奏搭配以及SOUNDS中各種樂聲的效果去進行測試,直接讓你在玩音樂的過程中創作出擁有個人風格的音樂曲風,藉由JamStudio所提供簡單而直覺的音樂創作介面,讓每個人都能夠真正自然而然的創作音樂,即便沒有太深厚的樂理背景也可以輕鬆上手。最後如果要把自己的創作存下來,只要點選MP3MIX即可e-mail到指定的信箱或是利用SHARE來分享音樂創作給其他的朋友。

下面連結影片即為一美國鄉村音樂歌手Robert Hall使用JamStudio所創作的音樂:
看完之後感到心動了嗎? 透過線上音樂創作平台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音樂已不是件難事,音樂創作不再是專屬於某一群人或是印象中遙不可及的事情,在這個數位音樂資源分享頻繁與幾乎人人垂手可得的時代,相對的也代表著人人都有機會可以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數位音樂作品並與人交流分享,當然也就產生更多音樂創作與商業機會的可能性,這也是梅迪奇所強調交藝復興時代的精神。
藉由善用數位創作平台進行音樂創作為例,梅迪奇再以著名的SCAMPER法提供幾個針對"如何更容易創作音樂"的觀點給大家參考:

1. 取代 思考其它可取代舊有音樂創作型式的作法
2. 結合 結合更方便與資源更多的數位音樂創作工具
3. 改造 以現有的數位音樂作品進行改造或轉換
4. 擴大效應 創造幾個能抓住人心的曲調重覆排列複製以擴大其效應
5. 修改 針對同一樂曲以不同的混音或樂器進行修改
6. 其它型式 音樂創作可能運用在廣告、電影領域而產生不同風格
7. 減少 減少理解深奧樂理的時間,善用創作工具使音樂創作更有效率
8. 反轉或重新排列 將原創作的樂曲音節重新排列或反置刺激新的想法

誰說你不會是下一個周杰倫或王力宏呢?
(閱讀全文 梅迪奇為你說分明...)

 

(以上圖片擷取自<全民大講堂-孫大偉創意狂想曲>)



第一張圖看起來像是農民曆後面大家司空見慣的食物相剋圖,不過仔細瞧瞧右上角,也就是第二張圖,可以發現開車打手機的危險程度被巧妙地與食物相剋圖的概念結合了,真是一絕啊!這可是出自台灣廣告教父孫大偉的廣告團隊喔~

不知道吾輩創意人有沒有想過:

自己有辦法產生這樣的創意嗎?

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夠用最貼近人們經驗的手法來表現出來嗎?

梅迪奇從小就很愛看廣告,不管是電視廣告、還是平面廣告,甚至是廣播的廣告,總是會不由得一看再看,一聽再聽,而且還用破解的心態以及逆向工程的角度去解構每則廣告後面的手法與意識形態。譬如曾經讓台灣廣告界甚至有關當局相當震撼的司迪麥系列廣告,就是梅迪奇的成長記憶刻痕之一,且看下面的片段:




可惜在這短片中,經典橋段「新建築正在倒塌中->貓在鋼琴上昏倒了」被剪成兩段了,不過還是能夠感受到一股挑戰傳統、有話想說的氛圍。雖然當時很多人都說看不懂這廣告在表演啥,但就強化商品印象來說,這廣告相當成功,尤其對五六年級生來說更是如此。

在個偶然機會中,梅迪奇看了全民大講堂中有孫大偉的那一集,孫教父分享了許多培養創意的心法,恰好與梅迪奇長久以來關注的創意思考方法不謀而合,在認同之餘,也與自己的心得融合一下,貢獻給大家,讓大家在交藝復興時期能夠知道如何充實自己的創意工具箱。管他景氣不景氣,只看你有沒有創意讓自己更爭氣!

梅迪奇看過許多非常有創意的人,他們的共通點就是超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冒出來的想法不見得多麼高深,有時讓人一聽還會覺得:「這我應該也想得到嘛~」但是依然不得不佩服人家的靈光乍現。其實這些有創意的人說穿了就是比你多了轉化/類比的功夫,能夠把A領域的概念,直接拿到B領域來應用;譬如乩童起乩的精神狀態就可以用來突顯電視機讓人身歷其境且身不由己的勁猛影音效果。或是如果你嫌自己沒有類比的天份,那還有另外一招,那就是善用矛盾/對比,把兩個看似相反的特性擺在一起,結果讓人耳目一新。比如在音樂中就可以讓傳統與現代並存,譬如這兩三年許多歌曲都會把古典樂與舞曲混搭,或是在西洋樂曲中加入中國樂器,都是很好的例子,這樣的音樂會是經典嗎?未必~但是很有創意,就是會讓大家注意!

而當梅迪奇再進一步了解之後發現,創意人多半喜歡旅行,別誤會了,這裡說的是廣義的旅行;看電影看書可以是視覺上的旅行,欣賞音樂可以是聽覺上的旅行,品嘗美食可以是味/嗅覺上的旅行,手工藝勞作可以是觸覺上的旅行。甚至每天上課上班的固定路程都可以是不同的旅行。旅行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態,是讓自己歸零並重新感受環境的open mind。明天下班開始,你就可以撘不同路線的公車,可以走不同的路,點不同的飲料,吃些你一直認為無法接受的食物,試著把自己當成外國人來看待這個城市,梅迪奇保證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當你內在儲存了各式各樣的素材,當有需要的時候自然能夠信手拈來,妙筆生花一番;所謂七步成詩的背後,可能是七十萬步的累積。如果你很會攝影,那你為何不試試看拍個短片?你若喜歡創作些小音樂片段,那你怎不嘗試讓這些音樂視覺化?一個有創意的創作人,是不會被創作類型給限制住的。如果有機會,請你多接觸其他創作領域,投投不同的稿,上傳一下沒做過的作品形式到網路上又何妨呢?如果你真的很有創意,請不要藏在心裡,儘管落實成具體的步驟,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出來;無法執行的創意就等於不存在了。

有創意的人不少,但是能夠以創意維生的人就不多了。差別在哪?就是
紀律以廣告業為例,很多人把三點不露(下午三點以前不出現在辦公室)當作理所當然,似乎非得日夜顛倒、挑燈夜戰後再來個宰我晝寢才能表現創意人率性自由的一面。事實上,讓自己維持固定產出的節奏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的時間壓力下,人會進入一種戰鬥模式,所有的思考與動作都會特別有效率,往往直覺或是靈光乍現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因此一位優秀的創意人通常都是準時工作的,但是依然保持了彈性,如果你是個自由接案的創作者,保持一定的作品產出頻率是必要的,甚至可以多利用一些半成品之類的片段作品測試市場,同時磨練自己的創作技能以及商業嗅覺。

最後,梅迪奇歸納四個讓創意UP UP的心法:
  1. 善用類比與對比
  2. 找機會把創意實現出來
  3. 嘗試不同的創作型態
  4. 自由的前提是紀律
(閱讀全文 梅迪奇為你說分明...)

 

如果600年前的文藝復興你錯過了,那麼你不應該再錯過這次─21世紀的"交"藝復興。

前幾年,達文西密碼很夯,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過。而對忘記把歷史課本還給老師的人來說,可能還知道達文西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之 一。但我若問你:「文藝復興的幕後推手是誰?」可能你就回答不上來了吧。告訴你,這名推手,不是一位單一人物,而是一個家族,一個叫做梅迪奇(Medici)的家族,一個保護過伽利略,又協助過達文西,亦聘用過米開蘭基羅為他們造雕塑的家族。

這個家族很不簡單,一口氣出了三個教宗,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家族裡面出了三個比現今總統還要有影響力的人物,怎樣?夠厲害吧?而對當時以及後世的眾多地球村村民來說,梅迪奇家族最主要的貢獻就是贊助以及培育藝術以及建築人才,還被稱為「文藝復興教父」。這個財大勢大的梅迪奇家族,成立了專門的學院來培育自家的子弟,從文學、藝術,到哲學都有名師指導以及優質開放的學習環境,希望子弟們能夠在掌握政經資源之外,也具備充分的人文素養。也因此梅迪奇家族出品的領 導人,大都非常熱愛文藝,給予藝術家、科學家們很多的資助;而更讓人欽佩的是,他們並不獨厚自家子弟,對於有潛力的年輕人,也慷慨地邀請他們到學院來就讀,譬如米開蘭基羅就曾經在裡面學習。

就是這樣的一個家族以及當時的政經宗環境使然,讓當時的歐洲進入了一個脫胎換骨轉大人的時期,許多學者認為說文藝復興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並結束了歐洲黑暗時代;而不少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好了,講古完畢!

也許你不禁要問:「文藝復興干咱啥事?」

請瞧瞧下面這個表:
文藝復興

藝復興

跨領域的名家輩出 異業跨領域的創意思考能力
委託單一藝術、科學達人創作 拜網路通訊之賜的眾包力量
印刷術等各種新式工具普及 眼花撩亂的多媒體創作工具
政經宗的大咖資助創作與展示 無孔不入的病毒式行銷手法
作品客製化 多樣少量的後現代製造技術
回歸古希臘羅馬的經典 不忘本忘利的文化創意商機

看出來了嗎?左邊是文藝復興時期,右邊是現在。

前正進入一個特別的時代,可以說是「第二次文藝復興」,只是這次不限於藝術與科學方面的重新發揚,而是與商業更緊密地結合。或許更應該稱這次為「交藝(易)復興」!藝術/技術創作讓商品的價值產生劇烈的差異化,商業交易也讓創作者的各種巧思有流通與散佈的機會。

也許你覺得這個表實在太牽拖了,但是你不得不承認,當技術與商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及世界被抹平到一個程度的時候,管他是物極必反還是居量反轉, 人們的需求是會轉變的,哪怕是在當下到處有人嚷嚷不景氣的狀況,依然會有創作的渴望、商業買賣的慾望,以及求生存的期望。而包括網路在內的各種數位科技, 使得這個交藝復興來得更快、影響更廣、但也更分散;說得生動一點兒,就是這股趨勢已在各地以及各人之間陸續引爆,嗯...感覺像是恐怖事件,還是用開花結 果來比喻好了。所以,已經不是要不要參與的問題,而是你要怎麼自處?怎麼讓自己在這波交藝復興的浪潮裡讓自己活得更自在?
請你先在下面的情境中尋找自己的影子:

創作者
  • 我是一名工業設計師/音樂玩家/影像處理高手/學生導演/業餘攝影愛好者,有一身好功夫,但作品老是不受客戶/觀眾重視,花了許多心力與金錢,結果卻只能孤 芳自賞,或是與少數同好互相取暖。真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看到我的作品、使用我的作品,而我也能從中獲得實質回饋,讓我有繼續創作的動力!
  • 我是一個藝術創作相關科系的學生,為了找到好工作,只好不斷參加各種比賽來提升認可度,但我總覺得拼不過設計公司或團隊,評審的口味也很難捉摸,搞了大半年,一個獎也沒得。如果有管道能夠證明我的設計是被需要的那該有多好哇?

商機發現者

  • 我想送一首歌給朋友當生日禮物,希望有中國曲風加上爵士風格,歌詞包含所有我們的回憶,不過我不會作詞作曲,也沒有時間學,如果找專業工作室,人家也不太願意接我這種迷你案子。
  • 我是一家小型園藝用品公司老闆,感覺星座主題好像很受歡迎,所以想推出一系列與星座有關的花盆,主打辦公室桌上小盆栽。但是我們公司沒有設計人員,委託專業設計公司又很貴,還不知道銷路好不好呢?很怕到時候划不來...。
  • 我是一家公關公司的媒體採購人員,我想替公司承辦的環保活動購買活動logo設計與15秒電視廣告影片,希望強調人類是自然的一份子而非擁有者,每次找一堆人來比稿,花時間不說,往往還不歡而散白受氣,最後還被老闆唸。

傳統產業/製造商

  • 我們家的木頭工廠30多年來都以木製傢俱為主,但是現在的消費者的自主性很高,要求多,跟我下單的那些傢俱店的銷售量一年不如一年,加上IKEA等業者也來競爭,生意實在越來越難作,也許該考慮開發其他的業務了...。
  • 我自認跟老婆開的照相館很能跟得上時代,10年前數位相機剛開始出現在市場上的時候,我們就警覺到了,也開始經營許多馬克杯、T-shirt的數位影像製品的服務,但是這幾年來,來店洗照片的人還是越來越少,只有偶而來照個大頭照的,不得以只好兼賣彩卷啦~

找到自己了嗎?這就是交藝復興的樣貌,很個人、很實際、甚至很卑微,但是...很有希望!
上次的文藝復興有個梅迪奇家族,那這次呢?老實說,沒有人知道;或者說,梅迪奇不再是一個人或是家族,而是一種精神。在這裡我斗膽以梅迪奇自居,但也以梅迪奇自許,希望能持續貢獻個人在這個交藝復興時代的所見所聞所想所為。
好~那就說到做到,馬上分享六則交藝復興時代的生存之道:
  1. 發展出你個人專屬的創意思考模式,光是大量閱讀或廣泛吸收還不夠,除了會輸入,更要會輸出,而輸出前的腦內加工,將決定你的創意的質與量。
  2. 善用眾包(crowdsouring)的力量,讓世界知道你對創作的想法與需求,管他是專業還是業餘,誰說素人的創作不會比科班學院派的更有機會大受歡迎呢?
  3. 要會利用各種數位創作工具,請不要當個摩登原始人了,現在不管線上線下,都有許多免費好用的工具讓你選擇,不要給自己不會創作的藉口。
  4. 掌握基本的行銷概念,不要幻想放個作品在網路上就會有人捧著錢來找你,也別期待丟個商品在網拍上就有人會買,要了解你的創作如何滿足買主的需求。
  5. 別忘了另類製造服務,現在有許多工廠願意接受小量的客製化訂單,如果搭配網路下單,你甚至可以像鴻海一樣,一地設計、三地製造、全球交貨。
  6. 文化創意是門好生意,別忘了,歷史地理課本裡的商機,可是老祖宗們送給咱們最實在的禮物了。
(閱讀全文 梅迪奇為你說分明...)